宝泰集风概况
浙江集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研发、制造风力发电站的专业化企业,在董事长李哈宝博士的带领下,其前身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发,成功突破了传统风力发电的局限,研发出风速达到3米/秒就能满负荷发电的集风发电技术,实现了风力发电的技术性突破,是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公司目前已获得中、美、德、日四国发明专利,拥有“集风式房屋建筑群及旷野结构群风力枢纽发电站、动力站”(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110259162.3、德国发明专利号Nr102012017521、日本发明专利号:特许5542885号、美国发明专利号US9657712B2)等10多项专利和技术。
集风发电技术的面世,不仅大幅拓宽了风电应用的地理范围,更是在微风发电和小风发电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实现了从“等待大风”到“驾驭微风”的跨越,引领一场环保风电的革命性变革,为乡村振兴插上绿色能源的翅膀。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极大地拓宽了风电开发的地理边界,更为微风发电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将原本难以利用的微风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集风发电技术四大优势
一、高科技:1、不受风速限制:集风发电技术只需3米/秒的风速就能满负荷发电且发电功率恒定,三类风源区全年可发电时间达6000小时,四类风源区达4000小时,建造在一、二类风源区全年发电时间更长。而传统风力发电受风速、地域影响严重,必须建造在一、二类风源区,全年可发电时间仅为1800-3000小时左右,且发电功率不恒定。2、占地面积小:同样10兆瓦的发电量,集风发电只需要3.5亩,而光伏发电需要200至300亩。
二、高回报:集风发电站的安全使用年限为20年,建造成本按10年分摊加上运营成本,每度发电不到0.2元。传统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收回成本需8-15年以上,而集风发电可以将投资周期缩短到4年左右。
三、高税收:集风发电站建成后,不受行业影响,用自然风发电,材料零成本;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自动计量结算,销售零成本,每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当地政府可持续获得稳定税收。
四、高环保:集风发电无次声波危害,不存在环保问题,能够解决碳排放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政府能耗指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集风发电项目项目落户六大好处
一、利于招商引资:集风发电的落成可有效提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成功率,集风发电成本低,可对外承诺电费比电力部门便宜30%-50%左右(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及用电负荷大的地区),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一大利器。
二、利于留住已入驻的优质企业:靠短期优惠政策吸引来的企业,享受完当地政策的红利后,往往部分企业会选择离开。但是集风发电所带来的用电优惠是长久且可持续的,低廉的电价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能为留住优质企业增加筹码。
三、利于降低能耗指标:集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例如建造一台10兆瓦的集风发电站,年发电6000万度电,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1.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2万棵,能够减轻各级政府面临的降低能耗指标的压力。
四、能为当地带来稳定的税收: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会有起伏,所以税收不稳定,而集风发电站建成后,不受行业影响,用自然风发电,无需原材料,能为当地政府带来持续稳定的高税收。用国网的电,缴地方税1%;京电中能在当地注册公司,缴地方税20%多,优势明显,必将为当地政府带来更加可观的税收。
五、合作带来高利润:当地政府可以选择由城投或交投合作参与集风发电项目的开发,项目完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将获得可预期的稳定利润。当地企业也可以参与合作,创造税收和就业,实现多方共赢。
六、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集风发电项目落户当地,产业链入驻,其独有的产业链竞争力强、可控性高,可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建造500台集风发电站可以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当地就业压力,而且能广泛吸纳当地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从而改善民生并减少人才流失。
集风发电项目落地合作场景
按照我们的规划并结合与各地政府合作的情况,我们预计在每个地级市建造500台集风发电站。落地在各市县乡(镇)村,可利用空地、废地等土地资源,给各地政府带来六大好处,减轻国家能源紧缺问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响应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零碳产业园
在集风发电站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运输成本优势、制造产业链优势、政府支持力度优势等情况落地零碳产业园,助推政府招商引资,打造多个百亿级产值的产业园,改变产业园单一的招商引资模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入驻,实现工业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集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投身零碳产业园的建设,通过风光互补和储能新技术的应用,确保了风电项目的稳定供电与高效利用,展现了零碳产业园风电的示范效应,有效降低了产业园对电网的依赖,为分布式发电和绿色能源的普及提供了范例。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浙江集风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通知》颁布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全国上下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局面。
浙江集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希望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乡村、企业的密切合作,公司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绿色风力发电解决方案,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真正践行绿色生产力风电的理念。
部分专家团队
浙江集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团队在高级工程师方祖彭的带领下,与空气动力学专家、电气工程师等一起,通过近10年的研发,现已成功研发一种既清洁高效又没有生态隐患的技术即集风发电技术。方祖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师从国内专家和前苏联专家,一直从事冶金部的重大技术设计,在钢铁设计研究院担任轧钢机械设计专业组长,在5机部担任总工程师,90年代后从事专利技术开发,获得十多项专利权。方祖彭现担任集风发电项目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庄岳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直升机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教授)职称。1996年至2006年任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风能开发中心副主任、民品开发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至今,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分会副秘书长。负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600kW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300kW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近海风电场设计技术手册。参与编制风电技术标准工作,包括《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风力发电机组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风力发电机组 第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机械载荷测量》等。先后获得以下成就和荣誉:Z8型机研制获航空集团(部级)三等功、3kW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载荷计算获所级一等奖、600kW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级工程师徐大荣,1997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站动力工程本科专业。1999年至2000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主修水轮机水力设计、计算流体力学、CFD流场分析计算及国外先进水轮机结构设计。擅长各类型水轮机的结构设计,从事结构设计工作20余年,主持设计过100多套各类型机组的结构设计、水力分析,处理过数十座电站机组各种疑难杂症。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7篇,获得6项专利。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浙江集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核心,积极推动风电行业向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迈进。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能源战略的指引下,浙江集风科技不仅走在了风电新技术的前沿,更在探索绿电规模化就地消纳路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